近年来,乳癌已成为女性发生率第一的癌症,每年新增病例超过一万人,其中将近八成是在“早期”就被确诊。虽然早期乳癌的五年存活率高达九成以上,但「复发」仍是许多患者挥之不去的阴影。尤其是在治疗结束后、外表看似康复的几年内,部分患者仍可能经历疾病的再次出现。
要真正“治好”乳癌,除了接受标准治疗外,更重要的是了解自己的复发风险,并积极采取预防策略。以下就带大家一同认识乳癌复发的关键风险因子与目前的预防方法。
01
荷尔蒙阳性型乳癌 ≠ 零复发风险
乳癌患者中有近七成属于「荷尔蒙阳性型」,通常预后较佳,标准治疗后的复发率也相对较低。但即使如此,仍有 20% 到 40% 的患者最终会面临复发的挑战。
更值得注意的是,大多数复发事件发生在手术后五年内,其中约三分之一更是在头两年内就出现复发。这对许多早期乳癌患者来说,是一个始料未及的重大打击。
展开剩余80%02
乳癌复发常见转移部位
乳癌一旦复发,往往代表癌细胞已经转移到身体其他器官,从而进入“晚期”,此时治疗的目标就会从“治愈”转为“延长生命”。统计数据显示,乳癌常见的远端转移部位包括:
骨骼(62.3%)
肺部(44.9%)
肝脏(36.2%)
脑部(18.8%)
多重器官转移(34.7%)
骨骼(62.3%)
肺部(44.9%)
肝脏(36.2%)
脑部(18.8%)
多重器官转移(34.7%)
因此,尽早辨识复发高风险族群,并提供个别化辅助性治疗显得格外重要。
03
四大高风险因子,你中了几项?
目前临床上已确认四项影响乳癌复发的主要危险因子:
淋巴结转移情况:转移淋巴结数量越多,复发风险越高。
肿瘤大小:肿瘤若大于等于 5 公分,表示病灶较严重。
肿瘤细胞分化程度:若属于第三级,代表细胞恶性程度高。
Ki-67 指数:此指数反映肿瘤细胞的增生速度,若超过 20%,表示肿瘤活性较高。
淋巴结转移情况:转移淋巴结数量越多,复发风险越高。
肿瘤大小:肿瘤若大于等于 5 公分,表示病灶较严重。
肿瘤细胞分化程度:若属于第三级,代表细胞恶性程度高。
Ki-67 指数:此指数反映肿瘤细胞的增生速度,若超过 20%,表示肿瘤活性较高。
根据这四项指标,若符合以下任一情形,就可能被归类为“高复发风险族群”:
淋巴结转移达 4 个以上
淋巴结转移在 3 个以下,但同时满足以下任一条件:
肿瘤大于等于 5 公分
Ki-67 指数 > 20%
肿瘤分化程度为第三级
淋巴结转移达 4 个以上
淋巴结转移在 3 个以下,但同时满足以下任一条件:
肿瘤大于等于 5 公分
Ki-67 指数 > 20%
肿瘤分化程度为第三级
肿瘤大于等于 5 公分
Ki-67 指数 > 20%
肿瘤分化程度为第三级
03
术后辅助治疗
针对高风险族群,传统的辅助治疗如「芳香环酶抑制剂」与「雌激素受体调节剂」可降低 15%~20% 的复发风险。但近年来,医学界更关注「细胞周期抑制剂」的加入所带来的额外益处。细胞周期抑制剂的加入,能进一步将术后复发风险降低超过三成,尤其对于高风险病人,有机会延缓甚至阻止癌细胞转移。
04
术后辅助治疗面对乳癌,别怕治疗,别轻忽风险
虽然早期乳癌整体预后良好,但对有“淋巴结阳性”或其他高风险因子的患者而言,复发的威胁仍然存在。患者若对治疗方案有所疑问,应主动与主治医师讨论,量身打造最适合的治疗策略。
早期乳癌≠绝对安全,了解自身复发风险并采取合适的辅助治疗,是保障健康的关键。尤其符合上述高风险条件的族群,更应密切追踪、积极治疗,才能将复发风险降到最低。
发布于:浙江省配资公司平台,股升网配资,股票配资公司行业门户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