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水市培心幼儿园233名幼儿血铅异常的新闻,像一把尖刀刺破了公众对学前教育机构的信任防线。涉事者为蝇头小利,竟用含铅颜料加工幼儿食品,这种突破人性底线的行为,不仅让8人付出刑拘代价,更警示我们:守护幼儿食品安全,必须以责任为基石、以制度为骨架、以铁腕为利刃。
责任坍塌是悲剧的根源。幼儿园本应是“护苗人”,却沦为“投毒者”,暴露的是教育从业者职业操守的集体失守。园长与投资人明知颜料不可食用却默许使用,后厨人员为“美化食品”罔顾生命,这种链条式的责任缺位,本质是把“育人初心”异化为“逐利工具”。当逐利压倒良知,当侥幸取代敬畏,最脆弱的幼儿群体便成了利益祭坛上的牺牲品。
制度空转让风险有机可乘。我国《食品安全法》明确禁止在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质,《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》更对幼儿园餐食提出特殊要求,但为何有毒食品能堂而皇之地端上孩子餐桌?答案在于监管的“宽松软”:日常检查流于形式,对网络采购原料的溯源管理形同虚设,对食品加工环节的隐蔽操作缺乏监测。制度若不能转化为执行力,便只是纸上的“安全承诺”。
铁腕治理是破局的关键。此次8人被刑拘释放了“零容忍”信号,但惩戒不能止步于个案。需建立“终身追责”机制,让涉事者在行业内永无立足之地;推行“明厨亮灶+全程溯源”工程,用技术手段压缩暗箱操作空间;将幼儿园食品安全纳入地方政府政绩考核,以“一票否决”倒逼责任落实。唯有让违法成本远高于收益,才能筑牢不敢犯、不能犯的防线。
守护未来需要全民共治。家长要练就“火眼金睛”,主动参与食材验收与加工监督;媒体需持续追踪事件进展,推动问题从个案解决转向系统治理;社会要建立“食品安全黑名单”,让失信者无处遁形。毕竟,每个孩子的餐盘安全,都关乎民族的明天。当监管者不松手、从业者不失守、旁观者不沉默,幼儿才能真正拥有“舌尖上的安全”。(撰稿人:高县嘉乐镇人民政府 邱行行)
发布于:四川省配资公司平台,股升网配资,股票配资公司行业门户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